财政稳增长:资金、工具及投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今年前十个月财政收入增速与目标差距较大,但支出强度得以保持。那么,财政平衡在今年如何得到维持?明年财政支出又能否支撑基建投资继续高增长?本报告对此进行展开分析。
概要
财政资金,缺口以何弥补?今年前10个月预算收入增速显著放缓,而支出完成相对较好。收入增速较目标相去甚远,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以来疫情态势的趋严,需要财政政策来支持受冲击的经济主体,退税、减税和缓税措施的相继部署,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政收入的筹集。在通过税收让利扶持主体的背景下,非税收入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税收收入的下滑。以今年前10个月的广义财政预算和实际收支来看,资金缺口新增约2万亿元。而补充缺口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财政资金的提前下达使用;二是政策性银行的发力;三是部署利用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拉动效应延续,明年基建仍可高增。财政资金的“接续发力”,支撑了基建投资在年内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设立,以“投贷联动”的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为专项债资金“搭桥”。截至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已投放7400亿元,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实际投放上以市政产业园及交通基础设施居多,区域上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从实际的撬动资金来看,杠杆倍数约在12-15倍,据此计算,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预计拉动总投资9-10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项目施工周期平均3年来衡量,对应拉动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在8-9个百分点。
设备更新改造,哪些领域受益?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大部分已经发行完毕,不过经济增长的疲弱态势仍需要财政政策给予支持。目前主要发力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更新改造的财政贴息贷款及相应的央行再贷款,同时配合减税支持;二是提前下达部分2023年预算资金和2023年提前批政府债务限额,并于明年1月启动地方债发行。设备更新改造贷款使得部分公司贷款实际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零。而从其投放的领域来看,以医疗、教育、文旅体育居多。我们整理的数据表明,贴息贷款全国所有省份均有落地,而披露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公司主要来自医疗器械、计算机设备(软件信息服务)、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还有部分化学原料、专业工程行业的公司,主要是公司实施的节能降碳项目符合要求。
专项债提前下达,额度显著增长。财政部近期提前下达了多项2023年预算资金,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而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更早,今年是额度提前下达授权的最后一年。11月初,监管部门已向地方下达了提前批专项债和一般债额度,并要求提前批额度明年1月启动发行。目前福建公布了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额度增长约35%。据此估算,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或在1.9万亿元,而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或为4.75万亿,较今年增加6000亿元。考虑到这部分也会对基建投资构成支撑,整体来看,明年基建投资增速或有望维持在双位数以上。
财政资金,缺口以何弥补?
拉动效应延续,明年基建仍可高增
支出强度维持,支撑基建高增。财政支出强度的维持,支撑了基建投资在年内的高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基建投资在三大类投资中增速领跑,创下2018年以来的增速新高。而从资金来源看,基建投资中有超10%的资金来自预算资金,且2020和2021年这两年预算资金占比明显抬升,达到接近20%。
今年资金对基建投资的支持,整体来看,呈现出“接续发力”的特征。上半年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放量,三季度则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接续,而10月又由专项债结存限额再度接力。
资本金不足是问题所在,新工具代替信贷补充项目资本金。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不同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有所不同,目前的最低资本金比例基本在20%以上。按照规定资本金必须是非债务性资金,这意味着信贷投放是无法成为资本金的。政策鼓励依法依规筹措重大投资项目资本金,包括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财政资金及符合规定的专项债资金。而上半年疫情冲击经济,财政减收明显,对重大项目资本金筹集也形成制约。央行曾明确表示“项目资本金到位困难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和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 你此单单调整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额度是不够的,所以出现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投贷联动”的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设立基金完成注资,为专项债“搭桥”。国常会6月底部署,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具体运作方式上,由政策性银行出资成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基金),基金以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投入项目,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缺口,这在实践中以股东借款的方式居多,使得近期社融中委托贷款同比明显多增。
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完成投放7400亿元。新工具部署不到一个月,农发基金和国开基金相继成立,二者于成立后约一个月内完成了第一批3000亿的投放,其中国开行额度2100亿,农发行900亿。国常会于8月24日追加第二批额度3000亿以上,随后表示可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第二批引入进出口银行完成基金投放任务,截至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已投放7400亿元,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
政策要求重点投向三类项目,实际以市政产业园及交通基础设施居多。央行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具体落实情况来看,农发行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数量和金额最多,其次是交通基础设施;进出口行的投放额度中,交通基础设施最多,占比近七成。
区域上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强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要强化激励、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从结果看,农发行表示,向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个经济大省投放基金1222亿元、支持项目819个,占比分别为50%和49%。进出口银行表示,基金资源注重向经济大省、重点省市倾斜,助力相关省份挑起稳经济大梁。
拉动基建效应持续,明年高增长仍可期。农发行表示,2459亿的基金投放,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7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倍数约12倍;进出口银行表示,684亿元基金投放,支持114个重大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倍数约14.6倍。据此计算,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预计拉动总投资9-10万亿元左右,对应拉动明年基建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以项目施工周期3年为例)。
医疗器械、软件信息服务、仪器仪表及实施节能减碳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受益。其次,从上市公司披露公告的角度看,提及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公司主要来自医疗器械、计算机设备(软件信息服务)、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些公司的客户是医院、高校和实训基地等;还有部分化学原料、专业工程行业的公司,主要是公司实施的节能降碳项目符合要求。最后,我们从媒体报道中,不完全地统计了各省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投放情况。我们发现,贴息贷款全国所有省份均有落地,依然是教育、卫健、文旅体育领域的合计贷款金额较高,其次是节能降碳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
转移支付提前下达,额度多有增长。财政部近期提前下达了多项2023年预算资金,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旨在加快支出进度,待2023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按资金额度来排列,主要包括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建设项目支出预算(第一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利资金(支持加快水利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就业补助资金等超30项,同比多数是正增长。
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更早。11月初,监管部门已向地方下达了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和一般债额度,并要求提前批额度明年1月启动发行,争取明年上半年将债券资金使用完毕。2018年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今年是授权的最后一年。从提前下达时间上看,今年是最早的一年,显示出财政稳增长的迫切性。
预计专项债明显多增,或比今年多近万亿。目前福建公布了提前批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034亿元,增长33.9%,其中专项债额度933亿元,增长约35%。21财经也报道多个省份额度有明显增长,如果假设专项债提前批总额度类似福建省增长30%,那么,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或在1.9万亿元。参考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占2022年总的专项债额度的比例为40%,则据此推算,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或为4.75万亿,较2022年的4.15万亿(3.65万亿+5000亿)多增加6000亿元。考虑到这部分也会对基建投资构成支撑,整体来看,明年基建投资增速或仍有望维持在双位数以上。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测算偏差风险
陈兴(宏观首席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1020001
金融学博士,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中泰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荣获第三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未来之星、CEIC与EMIS2021年杰出成就分析师等奖项。此前曾供职于海通证券宏观固收研究团队,作为团队宏观经济方向负责人获得2020年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3名,所在团队亦曾获得2017-2019年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前5名。
出口、金融和地产——中国经济三强背后的文化基因探究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